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人物特写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真正的“田福军”,多多益善!

    信息发布者:阳越芙
    2020-08-03 20:38:42   转载
    真正的“田福军”,多多益善!原创 魏源湖畔 魏源湖畔 今天来自专辑你谈我论


    引言小说中的“田福军”是一个好官,正直、血性、有爱心、能干,可谓德才兼备,近乎于完美。白恩培“震撼”的由清官到贪官历程的忏悔,其面临终身监禁的命运,启示在我们这个时代呼唤真正的“田福军”!真正的“田福军”敢想敢干、保持本色、凛然正气。老百姓需要的是真正的“田福军”。真正的“田福军”,多多益善!


    作者简介:肖若储,1980年出生,七江镇人。生性正直、率真。偶尔兴之所至,写点率性文字,聊以自勉!

    路遥所著长篇小说《平凡的世界》里,有一个人物叫“田福军”。他不辞劳苦、徒步深入偏远的山区走访民情,看到饿晕了的村民就马上命令村长搬来储备粮......难能可贵,“田福军”出淤泥而不染,坚持自己的作风和原则,务实勤俭,敢于与歪风邪气作斗争,他的爱女也成为光辉的英雄。小说中的“田福军”是一个好官,正直、血性、有爱心、能干,可谓德才兼备,近乎于完美。但经记者多方考证,“田福军”很可能是路大作家通过现实中有接触的,如白恩培式的等当时地方官员共三人,经过艺术处理后集于一身的虚拟人物,是以他和他们为原型创作出来的。
    其实我们向往的党内干部都无法达到完美,这是可以理解。有据可查的白恩培在那时还是较标准的干部。当然,我们党内的干部更应该学习焦裕禄、孔繁森、任长霞等,也应该学习诸如“田福军”这样的虚构人物作风品格。中宣部、中央电视台专题片《永远在路上》里,白恩培“震撼”的由清官到贪官历程的忏悔,其面临终身监禁的命运,启示在我们这个时代呼唤真正的“田福军”!再来看看白恩培的蜕变始因与心路。白恩培1970年分配到陕西工作,到1990年离开。在一本讲述延安石油发展的书中,白恩培感叹其在延安的时光:“20年,是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年龄时段,20年,又有多少往事仍然历历在目”。可以说,在陕西曾经的20年的他就是一个真实的“田福军”。白恩培的许多当年的老同事依然是基层厂矿技术工人、抑或甚至有的人还以捡LJ为生,白恩培如今却已身陷囹圄。延安马家湾一个普通的小区里,几个退休老人坐在水泥凳上高兴地打扑克,每一次,输家要从衣服的内包里摸出一元钱,递给赢家。初冬的阳光下,那些老人们谈笑风生,空气明亮而温和,他们开开心心,享受着惬意的生活。他们都是白恩培在延安石油机械厂(原延安柴油机厂)时期的同事。随着陕北石油工业的发展,1980年该厂转产抽油机,后更名为延安石油机械厂。该厂正进行改制,三四百人面临下岗,厂区以及家属楼土地被征。很多员工还住在上世纪70年修建的窑洞里,狭窄而阴暗。如果白恩培一直在这个厂干到退休,也许打牌的人群中少不了他。当然,白恩培也打扑克,但他玩法不同,后来显示玩的是变了质,注定他的人生。小说及电视剧中“田福军”出身贫寒,是贫下中农的子弟。这个艺术化的“田福军”一步步扎根基层扎实工作,亲力亲为,保持艰苦朴素,说真话,坚持原则,从不拉架子和搞特殊化。这时候的白恩培基本具备与“田福军”相似的经历。不同的是,白的本家是出了四位省委书记的。1965年,19岁的白恩培考上西北工业大学。因为文革,白恩培多读了一年大学,1970年毕业后,24岁的白恩培到陕西省军区独立师农场接受劳动锻炼,两年后进入延安柴油机厂精工车间工作。白恩培初到延安工作,和另外两名工人住在厂后面半山腰的一个窑洞里,条件非常艰辛。一次,一位姓常的工人的未婚妻前来探亲,白恩培和另外一个室友抱着被子到其他宿舍睡觉,把房间给了常姓一家居住。不久,厂里又新建了38个窑洞,分了一个给白恩培。当时,在陕北有窑洞住已经算条件很不错了,家家窑洞基本被贴上艰苦奋斗的对联,警醒着人民不忘革命本色和阶级斗争。白恩培当年在延安工作时,留给工友们的印象:工作很认真,干活很卖力,力气大。“别人搬不动的东西他也能搬,身体力行”。后来他当地委书记,这些职工在街上偶尔遇见他,他一样会主动打招呼,嘘寒问暖。这样一位朴实的干部,在当时实在让同事、百姓放心,令人称赞。白恩培做事公平,关心职工,对人和善的印象也常不断被人提及。一位被访者对记者举例说,如果有工人的父母生病,可以去找白恩培借二三百元回家治病,这个数额,相当于当时一年的工资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因为农村生活差,很多工人的家属希望办理成居民户口享受供应粮。有个工人找了很多次领导都没办成,白恩培担任厂里领导后,核实情况毫不犹豫签了字。一个姓马的工人已经回到农村,和人因为土地纠纷被打,白马上安排职工去看望。1983年2月至9月白恩培在担任延安卷烟厂长期间,和很多人一样,经常吃食堂饭。80年代初,全国掀起干部年轻化之潮,很多企业出身、有学历、懂技术的年轻厂长被作为“梯队”培养对象选拔到各级党委、政府任职。白恩培赶上了这次机遇,仅仅当了几个月卷烟厂厂长的白恩培,于1983年9月顺利提拔为延安地委副书记。原因是他有文凭,也很年轻,而且有ZZ背景,自然是在最合适人选之中。1985年,白恩培正式上任延安地委书记。在这段历程中,白恩培像极了“田福军”。在黄土高原的老区旮旯里,体察民情,奉献着自己的一切,还坚守住了一片净土,公仆本色。他没有田福军那样的连升几级,他就是一步一个脚印,在不断做着实事中升迁。白恩培39岁成为延安地委书记,到后来担任青海、云南两地省委书记,终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2005年以后,白恩培60岁了,其时生了一场大病。这时思想也抛锚了,开始追求物质和金钱的东西,信念改变。最终临近退休时,他却因为腐败问题而落马。《永远在路上》这部纪录片披露了白恩培主要存在的贪腐事实,恰是他在云南省那段时间。云南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,白恩培担任省委书记之后,提出推进“大昆明”发展战略,随后云南各地也纷纷开始推行“大城市”战略。大量的开发项目,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商、开发商,一些人开始寻找各种机会接近白恩培。在和商人打交道的过程中,白恩培产生了心理不平衡。商人住豪房,坐豪车,买私人飞机。他也想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,思想就散漫开来。影片中多次见到白恩培潸然泪下,悔不当初。白恩培除了他自身的放纵和腐化外,他的妻子张慧清在他转变的过程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。张慧清,圈子里人称“张姐”。在云南就没有“张姐”办不了的事。张慧清在前台办事收钱,白恩培在幕后默默地支持,手下一班人更是投其所好,极力执行,这助长贪欲孽生愈来愈大。在昆明市的一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,为了拿到项目,一位企业老板找关系结识了张慧清。张慧清喜欢打牌,老板就经常到白家陪着打牌,借机拉近距离。关系熟了之后,那位企业老板顺势提出了拿地的想法,便顺利办成了。当然张慧清也明确地提出了要求。一个叫周宏的老板有一段这样的自白:有一天张慧清跟他讲,她看中个手镯,大概1000多万,周宏只好花费1500万给张慧清买了那个手镯。张慧清酷爱翡翠和玉石,白恩培喜欢红木和茶叶,所以很多行贿人都趋之以鹬,挑选名贵珍品送给他们。在办案中,从白家查获的藏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。纪委监委办案人员光清理这些东西,前前后后花大概十几天的时间。像翡翠手镯,都是用绳子系起来一串串的。白恩培自己忏悔道:是鬼迷心窍,昏了头。自己一年也有十来万块钱,爱人她是央企的领导,一年收入也有好几十万,完全够了。理想信念丢失了,精神追求没有了,突破了做人的底线,连法律的红线也触摸了。他悔恨自己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,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损失,向党和人民表示真诚的、深深的谢罪。
    为官者,当私欲代替了理想信念,这样的结局并不让人意外。这不仅是白恩培个人的悲剧,更是一些领导干部必须汲取的沉重教训。为官者是不是清正廉洁、为民办事,民众心中自有评价。腐败伤害的是民心,而民心恰是执政之本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义重大。但至今还是有一些干部不仅不认真履行正风反腐的职责,甚至在欲望的驱使下继续心存侥幸、铤而走险,高唱着反腐最终却成为了反腐的对象。在诱惑面前,为什么有的人就能顶得住,有的人却经不住引诱,归根到底还是自身的问题,是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。养浩然正气,恪守为民情怀,砥砺廉隅,抵御住各种诱惑,保持阳光心态,让媚俗之气低俗之态远离自己。从《平凡的世界》到《永远在路上》,一个人人佩服的“田福军”,集功德与升迁于一身,被多少人传颂。而白恩培却没能守住初心。 更多人应该多看看,多体味,看好样,学好样。真正的“田福军”敢想敢干、保持本色、凛然正气。老百姓需要的是真正的“田福军”。真正的“田福军”,多多益善!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